发布供求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扫描关注我们的
公司微信公众号

推荐图文

首页 >> 资讯

湖南武冈小乡村垃圾分类成风尚,废品回收生意多多

发布日期:2019-06-18  浏览次数:45

       武冈:垃圾分类成风尚 废品回收生意多
  “废纸47斤、塑料1斤、废铁1斤……”保洁员谭存银一边吆喝,一边将刚过完秤的废品往车上搬。随后,他和农户银春香结算,当场付了19元钱。
  没等谭存银推车离开,又有几名村民挑着担子赶过来。一沓沓旧报纸、压扁了的塑料瓶、废旧钢筋条,一一摆在谭存银面前。村民们看着他逐一过秤,然后笑呵呵地接过现金。
  这样的场景,对于谭存银所在的湖南省武冈市龙溪镇同心村村民来说,已是习以为常。过去村内路边常见的垃圾不见了,一些废品变成了值钱的“宝贝”。每当废品积攒一段时日,村民就等着保洁员上门收购。
  自2017年8月起,武冈市开始在农村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建立起“户分类、组保洁、村回收、公司转运处理”的垃圾收运网和再生资源分类回收网“两网融合”的分类管理机制。
  武冈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干部谭波说,截至目前,武冈全市已有半数以上的村庄设立可回收垃圾收集点,垃圾治理率达到95%,分类回收率达60%以上。
  同心村党支部书记肖小玲说,过去村里垃圾处理是让她最头疼的一件事,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后,村里有了6个保洁员,除道路和河道各1名保洁员外,有4名院落保洁员专职负责村庄清扫和各家各户垃圾回收。
  记者了解到,在同心村,每家每户都发了两个垃圾桶,用来放不可回收垃圾。对于可回收再利用的垃圾,村民们会对照回收手册,分门别类地整理好,等着卖钱。
  在银春香家门口有一条小溪,前些年这条小溪两边堆满了垃圾,溪水浑浊不清,被称作“臭水沟”。自从开展垃圾分类以来,溪边的垃圾再不见踪影。“以前这里一到夏天就臭熏熏的,现在大变样了。你看,水多干净。”银春香说。
  垃圾分类不仅带来村庄面貌的变化,也给村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福利。谭波算了一笔账,现在武冈全市每年能减少填埋垃圾8500吨,群众和保洁员年可增收426万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图表、标志、标识、广告、商标、商号、域名、软件、程序等,除特别标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出处所有。我们致力于保护原作者版权,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0319-532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