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 1热烈祝贺中国二手设备贸易网与中国网城市经济建立联盟合作关系
- 2二手物资--回收二手物资 二手贵金属回收 二手化工原料 废旧钢铁
- 3二手设备回收--二手机床设备 二手纺纱设备 二手气流纺纱机 二手印刷设备回收 二手钢结构 二手干燥机回收
- 4喜逢五一小长假,中国二手设备贸易网游玩响堂山石窟。
- 5二手设备网--二手设备买卖 二手设备交易 二手设备处置 二手设备拍卖
- 6二手印刷设备--二手小森印刷机 二手冠华印刷机 二手印刷机回收
- 7河北的小伙伴们—今冬计划要实现清洁取暖!
- 8再生塑料日评:环保?加工生产?价格?
- 9二手化工设备--66台涡流纺相当于环锭纺的话大概在14万纱锭
- 10二手设备回收--望都法院院长刘雪梅亲自参与了此次拍卖过程
二手棉纺设备--17日粘胶短纤市场延续疲软态势
发布日期:2015-11-17 浏览次数:43
这座占地1759平方公里,总人口150万的农业大县。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意气风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自信满满。
5年前,由于大量劳动人口外出打工,太康,成为一片落寂的田野。5年后的今天,这里崛起了一座工业新城——产生了“全国最大的差异化纱线生产线、全国最大的差异化弹力面料生产线、全国最大的裤装集群、全国最大的双A级锅炉制造基地”多个行业单项冠军。
农民工:最美还是家乡好 二手棉纺设备
在鸿文纺织公司上班的赵大伟说。
以前我们两口在南方打工,最舍不下的是孩子,现在好了,在家门口能找到工作,工资还可以,我们最起码不用来回奔波了。
像赵大伟一样,太康集聚区2014年安排当地就业人 二手棉纺设备员达到3.5万人。按照最保守的计算,每年每人3万元,仅工资一项,就能为太康增加10亿元的收入。
5年来,太康集聚区面积已达12.3平方公里,巨大的资金投资到这个区域,带动了整个县区面貌的改变,基础设施更为完善,以四桥四路为标志的交通网络与主城区交会一体,雨、污分流管网、风光互补路灯、1000多万株绿化树木、109万平方米绿化面积处处显示着大手笔、大变化。
太康的“工业崛起”不仅引来了工业项目,而且带动了三产发展,蜂拥而来的投资商带来了消费升级,宾馆多了,县城靓了。
在集聚区和老城区接合部的商务中心区,万城商贸集聚港已建成售罄,这个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的商业项目集商贸街区、风情商业街、星级酒店、商务办公、大型购物中心与仓储物流区为一体,成为代表“复合、品质、现代”特色的“豫东一站式商贸展示交易中心”。
太康万城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家济说:“项目建成运营后,将满足3000余家商户入驻经营,年交易额可达30亿元,创造税收近1亿元,可安排就业人员逾万人,对太康县GDP的增长起到推动性作用。”
今天的太康集聚区,一条条道路宽敞笔直纵横交错,一盏盏路灯流光溢彩比肩而立,一个个园区横空出世整洁有序,一座座厂房错落有致气势恢弘……这里姹紫嫣红,生机勃勃。
早几年,在家种地是新闻,大家都出去打工。现在,出去打工是新闻,家门口机遇遍地,只要勤奋,就有机会赚钱。
企业家:现在身上有担子
因为集聚区建设,散落在太康县角角落落的中小企业纷纷扎堆到集聚区,短时间内转型升级,由企业主成为真正的“企业家”。
具有39年发展历史的太康锅炉产业,由于集聚区的建设使整个产业获得二次腾飞,锅炉行业由以前的“散、乱、差”变成现在的“高、精、尖”,占据全省48%的市场份额,并呈现出良好的成长性。
土生土长的四通锅炉集团董事长冯坤说,几年前,太康锅炉行业是“压价严重,缺乏创新,整个行业不是追求创新发展,而是仿冒成风,陷入畸形发展、原地打转的怪圈。”
今天的四通锅炉在集聚区建设了4万平方米现代化厂房、引进了锅炉行业顶级加工设备、组建了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安装、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管理团队,一跃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企业。
谈到变化,冯坤深有感触地说:“以前是赚一笔是一笔,只顾眼前。现在我们是一个大产业,身边就有外企斯大锅炉,我们是向全国行业标杆看齐,着眼未来;以前是躲着政府走,现在是跟着政府转,我们肩负振兴太康锅炉产业的重任,担子很重。”
这一变化,在太康纺织产业上也有生动的案例。
太康县通泰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阳光说,“也是因为集聚区的建设,我们和江苏南通悦业纺织有限公司合作,投资2.3亿元,建设通泰纺织10万纱锭精纺梳项目。集聚区建设,为本土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基础。”
“以前的企业规模大小不一,分散在全县各地,现在统统入驻产业集聚区,由专门的管委会为企业服务,企业一门心思求发展。”他说。
投资商:我把中原认故乡
如今在太康,随处可见悬挂“闽”开头的豪车穿梭街头,昭示着闽商在太康有着不小的一个群体。
每周的集聚区企业碰头会上,两大主导产业,数十家企业的负责人,来自全国各地,福建的、江苏的,虽然操着不同的口音,但是为了同一个目的来到太康,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亲。
“以前是工人外出漂泊,现在是老板背井离乡。”鸿文纺织公司董事长洪祖文说。几年时间,为了方便工作、生活,很多投资人已经把家人都带到了太康,把太康当做故乡,把太康县产业集聚区当做事业“二次腾飞”的起点。
28岁的福建商人洪福胜,作为较早到太康投资的福建商人,入驻太康后,原计划的投资规模一扩再扩,直到一次性投资15亿元建设盛鸿。目前,以盛鸿纺织为代表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有8家纺纱企业、5家织布企业、6家服装企业生产销售企业,拥有“纺纱—织布—染整—面料—服装”完整产业链。
洪福胜说:“作为纺织服装企业来讲,一是人力资源成本,二是投资环境成本,这两条解决了,等于是解决了企业的后顾之忧,产业集聚区的建设,为广大纺织企业解决了产业‘链式发展’的新课题,降低了成本,提升了竞争力。”
洪福胜告诉记者,盛鸿的产品一部分外走,一部分供应太康当地服装园区的裤装面料和成衣面料。通过以商招商,今年他又介绍引进一个投资10亿元、15万锭的经编纺纱针织服装项目进驻太康,目前正在快速推进。
太康产业集聚区围绕“四化”做文章。集群化,加速形成产业链条;规模化,打造纺织服装产业“航母”;品牌化,推高产业发展水平;精细化,提升管理服务能力。纺织服装和通用设备两大主导产业集群分别入驻项目19个、11个。实现了传统产业的快速升级,产业集聚区由无到有、由小变大、层次由低到高,产业由散到聚的变化。促使太康县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大县的转变,被省委书记郭庚茂称赞为“平原农区的有效突破”。为抢抓东南沿海地区服装产业转移的重要机遇,太康县产业集聚区立足县情,审时度势,集全民之智、举全县之力,找准坐标、抢占先机,正在倾力打造中国裤都产业基地。太康,正向着“中部地区最大的纺织服装集群化产业基地”、“中国裤都”和全球有影响的差异化面料研发生产基地高歌奋进!
链接
太康:争做“千亿级纺织产业集群”主力军
太康县产业集聚区规划总面积15.36平方公里,以纺织服装、通用设备(以锅炉为主)制造为主导产业。截至目前,建成区面积已达12.5平方公里,批准进区项目89个。2014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2.5亿元。
2015年4月被省政府评定为“省一星级产业集聚区”,先后荣获河南省“十快产业集聚区”、河南省特色装备制造产业园区、河南省最具产业竞争力集聚区、河南省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单位等荣誉。
今年1-10月份,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86328万元,同比增长37%;实现利税294450万元,同比增加19%;工业用电量30983.5万度,同比增长21%;万元产值能耗0.0357吨标准煤,同比减少4‰;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46903万元,同比增长27%。从业人员37323人,同比增长17%。
服装集群基本情况
按照省委、省政府“五规合一、四集一转、产城互动”的总体要求,围绕太康纺织产业基础与纺织产业集聚地江苏吴江联动发展,采取闽商“抱团捆绑式”投资,打造集纺纱、织造、染整、服装、物流、保税仓库、金融服务、生活配套、市场等功能为一体的河南鸿闽纺织产业集群,带动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化发展。集群计划投资100亿元,目前已入驻纺织服装企业27家,投产及在建纺织规模达到150万锭,喷气、喷水织布机规模达到5500台,服装年加工能力2.1亿件。集群内成立纺织、面料、服装设计等专业研发设计中心6个。成立产业集聚区人才服务中心,建立招收、培训、管理、维权、服务“五位一体”用工新模式,依托企业建立12个技术培训中心,保证集群用工需求。成立有3个投融资担保公司,每季度召开一次银企对接会,为企业提供资金保障。建设医疗、酒店、购物、中小学校、公交线路、物流配送中心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
招商运作模式
太康县产业集聚区围绕鸿闽纺织产业集群建设,注册成立了河南鸿闽实业有限公司,负责集群内项目招商、建设、运营。在政府指导和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下,编制鸿闽产业集群总体规划和空间发展规划,入驻项目可与鸿闽实业签约租赁或受让鸿闽实业开发建设的厂房,亦可与政府签约自建厂房。
在招商上,采取鸿闽实业和政府同步招商。鸿闽实业招商以吴江闽南商会为依托,采取闽商“抱团捆绑式”产业转移。政府招商以驻地招商办事处和商会为依托,通过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的方式,吸引当地客商组团投资。
集群招商的主要经验做法
1.依托产业基础,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太康有150万人口,因盛产棉花被誉为“银太康”,具有较好的人力资源优势和纺织产业基础。以本地企业万利源棉业、通泰纺织为依托,创新招商方式,成功引进海盟织造、鸿文纺织、润泰服饰、盛鸿纺织、欧企德服饰等产业关联企业。在鸿文纺织带动下,吴江闽南商会组织300多名闽商多次组团来太康参观考察。2013年6月,18家闽商企业“抱团”投资,建设鸿闽纺织产业集群。如今集群已入驻纺织服装项目27个,其中7家纺纱、6家织布、14家服装企业。
2.强链补链,打造产业“航母”。以产业链分析为基础,绘制招商图谱,开展上下游产业链对接活动,规划引导,完善和延伸产业链条,吸引关联企业入驻纺织产业集群。盛鸿纺织引进2000台喷水织机,国内同行业规模较大,为波司登、鸭鸭面料生产商。鸿文服装园区和润泰服饰园区,已入驻裤装加工企业8家,最终裤装生产能力将达3亿条,年产值可达200亿元,利税30亿元。昊晟纺织投资16.5亿元引进德国先进设备的30万锭纺纱项目,投资12亿元的天顺纺织项目、投资10亿元的合益纺织项目相继入驻集群。产生了“全国最大的差异化纱线生产线、全国最大的差异化弹力面料生产线、全国最大的裤装集群”多个行业单项冠军。逐步形成“研发—纺纱—织布—染整—面料—服装—市场—物流”完整产业链,集群效果初步彰显。
3.牵手国内名企,形成品牌特色。
依托省首批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单位平台,鼓励区内纺纱企业采用紧密纺、赛络纺等高速、新型纺纱技术生产多品种纤维混纺纱线,引导企业采用自动络筒、细络联、集体落纱等自动化设备生产高品质纱线,不断提升纺纱产品档次和市场竞争力。重点加强与国内外名牌服装企业的联合与合作,促进集聚区劳动力资源优势与品牌纺织服装企业产品研发设计优势有机结合,逐步形成品牌纺织服装加工特色和规模。南通客商投资的天顺纺织,为世界著名零售商日本“优衣库”公司订单生产基地;润泰服饰与世界500强企业台湾大润发集团,合益集团、香港磊磊集团、美国ZAK公司等国内外知名服装企业,共同打造高档服装、针织内衣生产基地。
“十三五”,实现纺纱规模200万锭、年织布15亿米、年染整10亿米、年服装加工5亿件,年产值1000亿元以上,太康将打造“中部地区最大的纺织服装集群化产业基地”、“中国裤都”和“国际纺织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