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废旧钢铁 废旧贵金属激增的铜出口是否成为新常态?
发布日期:2016-09-27 10:54 浏览次数:90
铜价则由8月10日以来高点微跌,不过跌幅受到对中国需求复苏的预期抑制。
截至0704GMT,LME期镍跌1.7%,报每吨10,475美元;上周五触及六周高点10,715,并录得7月以来最大周线涨幅。
上周二菲律宾政府公布审查结果时,料有更多的矿场面临被关闭的风险,其中大部分是镍矿。
自7月开始进行审查以来,菲律宾当局已经关闭了10座矿场,其中的八座是镍矿。中国镍矿石进口总量的逾90%都来自菲律宾。
周四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中国镍矿石进口升至13个月高位430万吨,因贸易商预计供给会吃紧,所以提前囤货。
LME期铜下跌0.3%至每吨4,840.50美元。
沪铜则近收平,报每吨37,760元。
巴克莱在一份报告中称:“中国国内铜市的改善加上缺乏进一步的货币放松,抑制了铜价的跌幅。”
“铜市还没有走出阴霾,因供给压力还在,而全球的需求则停滞。不过短期威胁消除,市场可以稍事喘息。”
上个月中国继续向国际市场出口精炼铜,出口量达到57000吨。而到今年为止,累计出口量总计335000吨,创下历史新高。
诚然,中国进口的精炼铜比它所出口的精炼铜要更多,然而越来越多地迹象表明第二季度开始的加速出口不是一个统计波动。
铜金属大量流入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仓库目前是市场关注的焦点,那么问题来了,中国铜出口作为以往罕见的现象是否正成为一种新常态?
消化过剩
中国精炼铜市场贸易的变化在该国的铜原料贸易中表现的更为显著。
8月份175000吨的净进口量是过去3年中的最低值。
而同时,铜精矿的进口达到了145万吨(毛重,不包含金属重量),创下历史第三高,仅次于去年的12月份和今年的2月份。今年1~8月份铜精矿的累计进口量增加了34%,达到了1086万吨。
而以上就是市场高度关注的铜供应过剩的具体表现。
国际铜研究小组(ICSG)的研究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球铜精矿产量增长了6%。